第五百八十章 巧言令色,鮮矣仁
關燈
小
中
大
渤海之外,阮小二把大船停在高麗半島江華灣上,江華灣本是高麗首都開京西邊的海灣,海灣之上也有許多島嶼。
阮小二的大船經常在這些島嶼之中駐紮,一些大島嶼上也運來了不少黨項人,而今這片海域早已被阮小二控制,高麗人的船已然出不得海。
三千多黨項漢子拿著兵器,坐著小船已然登陸到開京沿海地區,大肆劫掠。耽羅島上,還有百萬人嗷嗷待哺。
這種事情已經開始了幾個月,高麗王朝也有反應,調兵遣將開始駐防南邊的沿海地區。這也是阮小二為何把主意打到高麗都城附近的原因。
都城附近更加富庶,也在半道北部,南邊沿海,高麗人開始布防。如今劫掠,自然就往北來了。高麗有東西兩邊海岸,海岸之長,直有一萬八千公裏。便是中國大陸的海岸線,也不過這個數字左右。
阮小二在江華灣,而阮小五與阮小七則直接去了倭人九州島,張橫便在朝鮮半島另外東岸。如此奔波,也只為養活百萬嗷嗷待哺的黨項人。
一艘新下水的大船從北邊的渤海南下,直奔海灣。給阮小二帶來一份公文,命令阮家兄弟與張橫帶著船隊回滄州一趟,到清池聽候燕王鄭智的新差事。
阮小二接到公文,便火急火燎派人登案,召回已經上岸的黨項人,準備返回。
鄭智要吩咐的差事,自然是與海路商道有關,海路的暴利,由不得鄭智不註重,往南往東,皆是暴利。半島以南盛產糧食,日本倭人之地,其實也產白銀。女真如今也很有錢,遼國不管是民間還是朝廷,家底都到了女真人手中。
這些事情,都需要船隊來做。
劉正彥帶著一隊快馬也已出發,飛奔往河北而去。
卻是走得幾天,過永興軍坊州(陜西宜君)之時,碰上了劉延慶,劉延慶之人,本是永興軍路之下軍將,多隨老種作戰,如今老種已死,種師道與種師中又離了西北,劉延慶已然是永興軍路最有勢力之人。
歷史中的劉延慶本也參與過伐遼之戰,便是第二次伐遼,劉延慶便為主將,帶著十萬大軍,不戰而潰,此人膽小謹慎,便是被遼人嚇得潰敗而逃。如今被鄭智取代,反倒讓劉延慶沒有出得西北。卻是劉延慶之子劉光世反倒成了南宋中興四將,卻是劉光世也繼承了其父膽小謹慎的性格,與金人作戰,往往都是退避三舍,自己更是躲在大軍之後,見勢不對調頭就跑。與岳飛差得太遠。
劉延慶把劉正彥請入坊州城中,酒肉招待。
席間,劉正彥自然豪爽說道:“劉相公,此番燕王開府,我等合該前去祝賀,老相公可以準備?如此正好順路同去。”
劉延慶聞言,面色略微為難,開口答道:“燕王殿下開府,自然是可喜可賀,卻是最近軍中事多,難以走脫。若是得了空閑,必然要走一趟河北,慶賀燕王大喜。”
便是劉延慶心中明白許多事情,知道這燕王是結交不得,若是結交了燕王,必然要得罪朝廷。這種事情,膽小謹慎的劉延慶卻是不敢去做。
劉正彥聞言,只道:“也是無妨,老相公備些禮物,我順道給你帶去便是。”
劉正彥心向鄭智,便是覺得這西北,人人都該與自己一樣,對於鄭智開府的事情著重一些。
劉延慶聞言,面色又顯得幾分為難,答道:“賢侄啊,並非老夫不願意,只是近來糧餉奇缺,府中拮據。燕王大喜,送些普通的東西,也上不得臺面。貴重的卻是又送不起。實在尷尬非常。”
劉正彥此時才覺得有些不對勁,擡眼看了看劉延慶,便是這劉延慶連份賀禮都不願意送,便道:“老相公這般行事,只怕不妥吧?”
劉延慶立馬一副可憐模樣,答道:“待得東京運了錢糧來,一定為燕王準備一份厚禮送去。”
劉正彥聞言,面色一變,站起身來,便道:“告辭!”
劉正彥年輕氣盛,便是一心覺得劉延慶合該與自己一樣,對鄭智敬重有加,卻是這劉延慶身在永興軍東南,與鄭智並未有過直接的交集,更不曾直接受過鄭智的恩惠,自然是一副明哲保身的態度。
卻是劉正彥聽得劉延慶的話語,已然心中不快,起身就走。
劉延慶看得劉正彥直走的模樣,卻是也不出言挽留,只是起身出門送劉正彥幾步。
便是這一次會面,就這麽不歡而散。
第二日,滄州經略府,這個經略府以後大概也會改成燕王府。
祝龍一臉急切直奔府中而去,只因鄭智派人召見,祝龍自然不敢怠慢,放下手中一堆差事直奔經略府而來。
鄭智一邊辦差,一邊考校著身邊的鄭凱,便是鄭凱已經從李綱哪裏回來了,祝龍進得廳內,便聽鄭智開口問道:“今日可有挨板子?”
鄭凱嘟著小嘴,答道:“先生豈能不打板子,便聽嬋姨說,李先生就是心狠手辣。”
鄭智聞言大笑,說道:“哈哈……你倒是學了一個新詞,心狠手辣可不是這麽用的,李先生可不能用心狠手辣來形容,該說李先生誨人不倦,教導有方。”
鄭凱聽不明白,卻是也有樣學樣說得一句:“誨人不倦……”
鄭智又問:“今日學的什麽?”
“學《論語》第三篇,子曰: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”鄭凱倒是比昨天精神好上了一點,主動背出了一句。
鄭智面色帶笑,見得祝龍進來,擡手示意祝龍往一旁坐下,又問道:“先生是如何給你說這一句聖人話語的?”
鄭凱一臉胸有成竹,答道:“先生說,要是一個人總是說好聽話,逢人便假裝一臉笑意。那麽這個人的品德就有問題,不能重用。還說父親身邊就沒有這樣的人,父親便不會重用巧言令色的人。要孩兒多學學。”
鄭智聞言,心中對李綱的教導之法極為認可,笑道:“好,先生教得好,凱兒也學得好。今日便讓牛大叔叔帶凱兒出去騎馬玩。”
鄭智自然是獎賞孩子學習的意思,鄭凱聞言大喜,手舞足蹈道:“孩兒這便去尋牛大叔叔騎馬。”
鄭智倒是也不攔著,只道:“去吧去吧……”
鄭凱歡天喜地往外走,鄭智支開了鄭凱,然後看向祝龍,開口道:“明日你隨某走一趟獨龍崗。”
祝龍聞言,開口問道:“殿下,下官營中公事繁重,只怕……”
祝龍自然是極為忙碌,一車一車的糧食與銀錢,發放到每一個士卒手上,其中數目又不敢出錯,哪裏是一件簡單的事情。
鄭智聞言一笑,只道:“這些事情且讓裴宣代替你去做,明日去獨龍崗的事情也很重要,關系到你們獨龍崗三家的未來,怠慢不得。”
鄭智這一趟去獨龍崗,自然是要獨龍崗上的三家把家中的田地都交給官府處置,然後先把土地發放給三家當兵的子弟,皆是便是分給家家戶戶。若是平常地方,鄭智不可能親自跑一趟,卻是這獨龍崗,鄭智各位著重了些,也不能鬧出誤會,便是鄭智想親自去一趟,也要三家人參與隨軍走商的事情。
要一戶人家把土地都讓出來,本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。獨龍崗的地形得天獨厚,田地廣袤,在河北也是獨一號的好地方,所以更是難上加難,鄭智親自去,便是要保證此事穩妥解決。獨龍崗是一定不能用強制手段來做的,好在獨龍崗也不遠,幾日便能返回。
祝龍聽得鄭智把事情說得這麽重要,自然也不再多言,拱手只道:“下官這便回去與裴左官交接一下,明日便隨殿下回去一趟。”
鄭智點了點頭,示意祝龍去忙。
再看鄭智案幾之上,一疊紙張,大多塗塗改改,擡頭幾個大字:官辦學堂改革法。
顯然鄭智已然在考慮教育的事情,大宋朝並非沒有官辦學校,有小學、縣學、州學、還有太學。但是讀書依舊是世家大族的專利。
而今鄭智便是要把學堂普及下去,待得百姓人人有田地,收入自然增加了,孩童便也不能再放任在山野玩耍,興建更多的學堂,便是要讓所有人的孩子都能讀書寫字。
學堂之法,讀書寫字只是其一,鄭智深層次的想法,便是要把科學的萌芽傳播下去。鄭智雖然心中有不少見識,對於許多基礎科學之事有些了解。但是鄭智並非專業人才,也造不出蒸汽機之類讓社會翻天覆地的東西。更是不知該如何入手去造。
要想社會將來能快速進步,培養人才便是其一,鄭智再厲害,也比不得千萬人厲害。鄭智需要的是整個社會對於科學的認可,那麽將來鄭智只要提出一個構想,便有無數人為止鉆研。如此才是正確的辦法。
當然學堂之事,也非一朝一夕,卻是也要有個開始。若是人人能寫字,士大夫這種既得利益階層,自然而然就會慢慢瓦解。教育資源雖然依舊向士大夫階層傾斜,但是教育的本質已然發生了變化。這便是社會進步的開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阮小二的大船經常在這些島嶼之中駐紮,一些大島嶼上也運來了不少黨項人,而今這片海域早已被阮小二控制,高麗人的船已然出不得海。
三千多黨項漢子拿著兵器,坐著小船已然登陸到開京沿海地區,大肆劫掠。耽羅島上,還有百萬人嗷嗷待哺。
這種事情已經開始了幾個月,高麗王朝也有反應,調兵遣將開始駐防南邊的沿海地區。這也是阮小二為何把主意打到高麗都城附近的原因。
都城附近更加富庶,也在半道北部,南邊沿海,高麗人開始布防。如今劫掠,自然就往北來了。高麗有東西兩邊海岸,海岸之長,直有一萬八千公裏。便是中國大陸的海岸線,也不過這個數字左右。
阮小二在江華灣,而阮小五與阮小七則直接去了倭人九州島,張橫便在朝鮮半島另外東岸。如此奔波,也只為養活百萬嗷嗷待哺的黨項人。
一艘新下水的大船從北邊的渤海南下,直奔海灣。給阮小二帶來一份公文,命令阮家兄弟與張橫帶著船隊回滄州一趟,到清池聽候燕王鄭智的新差事。
阮小二接到公文,便火急火燎派人登案,召回已經上岸的黨項人,準備返回。
鄭智要吩咐的差事,自然是與海路商道有關,海路的暴利,由不得鄭智不註重,往南往東,皆是暴利。半島以南盛產糧食,日本倭人之地,其實也產白銀。女真如今也很有錢,遼國不管是民間還是朝廷,家底都到了女真人手中。
這些事情,都需要船隊來做。
劉正彥帶著一隊快馬也已出發,飛奔往河北而去。
卻是走得幾天,過永興軍坊州(陜西宜君)之時,碰上了劉延慶,劉延慶之人,本是永興軍路之下軍將,多隨老種作戰,如今老種已死,種師道與種師中又離了西北,劉延慶已然是永興軍路最有勢力之人。
歷史中的劉延慶本也參與過伐遼之戰,便是第二次伐遼,劉延慶便為主將,帶著十萬大軍,不戰而潰,此人膽小謹慎,便是被遼人嚇得潰敗而逃。如今被鄭智取代,反倒讓劉延慶沒有出得西北。卻是劉延慶之子劉光世反倒成了南宋中興四將,卻是劉光世也繼承了其父膽小謹慎的性格,與金人作戰,往往都是退避三舍,自己更是躲在大軍之後,見勢不對調頭就跑。與岳飛差得太遠。
劉延慶把劉正彥請入坊州城中,酒肉招待。
席間,劉正彥自然豪爽說道:“劉相公,此番燕王開府,我等合該前去祝賀,老相公可以準備?如此正好順路同去。”
劉延慶聞言,面色略微為難,開口答道:“燕王殿下開府,自然是可喜可賀,卻是最近軍中事多,難以走脫。若是得了空閑,必然要走一趟河北,慶賀燕王大喜。”
便是劉延慶心中明白許多事情,知道這燕王是結交不得,若是結交了燕王,必然要得罪朝廷。這種事情,膽小謹慎的劉延慶卻是不敢去做。
劉正彥聞言,只道:“也是無妨,老相公備些禮物,我順道給你帶去便是。”
劉正彥心向鄭智,便是覺得這西北,人人都該與自己一樣,對於鄭智開府的事情著重一些。
劉延慶聞言,面色又顯得幾分為難,答道:“賢侄啊,並非老夫不願意,只是近來糧餉奇缺,府中拮據。燕王大喜,送些普通的東西,也上不得臺面。貴重的卻是又送不起。實在尷尬非常。”
劉正彥此時才覺得有些不對勁,擡眼看了看劉延慶,便是這劉延慶連份賀禮都不願意送,便道:“老相公這般行事,只怕不妥吧?”
劉延慶立馬一副可憐模樣,答道:“待得東京運了錢糧來,一定為燕王準備一份厚禮送去。”
劉正彥聞言,面色一變,站起身來,便道:“告辭!”
劉正彥年輕氣盛,便是一心覺得劉延慶合該與自己一樣,對鄭智敬重有加,卻是這劉延慶身在永興軍東南,與鄭智並未有過直接的交集,更不曾直接受過鄭智的恩惠,自然是一副明哲保身的態度。
卻是劉正彥聽得劉延慶的話語,已然心中不快,起身就走。
劉延慶看得劉正彥直走的模樣,卻是也不出言挽留,只是起身出門送劉正彥幾步。
便是這一次會面,就這麽不歡而散。
第二日,滄州經略府,這個經略府以後大概也會改成燕王府。
祝龍一臉急切直奔府中而去,只因鄭智派人召見,祝龍自然不敢怠慢,放下手中一堆差事直奔經略府而來。
鄭智一邊辦差,一邊考校著身邊的鄭凱,便是鄭凱已經從李綱哪裏回來了,祝龍進得廳內,便聽鄭智開口問道:“今日可有挨板子?”
鄭凱嘟著小嘴,答道:“先生豈能不打板子,便聽嬋姨說,李先生就是心狠手辣。”
鄭智聞言大笑,說道:“哈哈……你倒是學了一個新詞,心狠手辣可不是這麽用的,李先生可不能用心狠手辣來形容,該說李先生誨人不倦,教導有方。”
鄭凱聽不明白,卻是也有樣學樣說得一句:“誨人不倦……”
鄭智又問:“今日學的什麽?”
“學《論語》第三篇,子曰: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”鄭凱倒是比昨天精神好上了一點,主動背出了一句。
鄭智面色帶笑,見得祝龍進來,擡手示意祝龍往一旁坐下,又問道:“先生是如何給你說這一句聖人話語的?”
鄭凱一臉胸有成竹,答道:“先生說,要是一個人總是說好聽話,逢人便假裝一臉笑意。那麽這個人的品德就有問題,不能重用。還說父親身邊就沒有這樣的人,父親便不會重用巧言令色的人。要孩兒多學學。”
鄭智聞言,心中對李綱的教導之法極為認可,笑道:“好,先生教得好,凱兒也學得好。今日便讓牛大叔叔帶凱兒出去騎馬玩。”
鄭智自然是獎賞孩子學習的意思,鄭凱聞言大喜,手舞足蹈道:“孩兒這便去尋牛大叔叔騎馬。”
鄭智倒是也不攔著,只道:“去吧去吧……”
鄭凱歡天喜地往外走,鄭智支開了鄭凱,然後看向祝龍,開口道:“明日你隨某走一趟獨龍崗。”
祝龍聞言,開口問道:“殿下,下官營中公事繁重,只怕……”
祝龍自然是極為忙碌,一車一車的糧食與銀錢,發放到每一個士卒手上,其中數目又不敢出錯,哪裏是一件簡單的事情。
鄭智聞言一笑,只道:“這些事情且讓裴宣代替你去做,明日去獨龍崗的事情也很重要,關系到你們獨龍崗三家的未來,怠慢不得。”
鄭智這一趟去獨龍崗,自然是要獨龍崗上的三家把家中的田地都交給官府處置,然後先把土地發放給三家當兵的子弟,皆是便是分給家家戶戶。若是平常地方,鄭智不可能親自跑一趟,卻是這獨龍崗,鄭智各位著重了些,也不能鬧出誤會,便是鄭智想親自去一趟,也要三家人參與隨軍走商的事情。
要一戶人家把土地都讓出來,本就是一件困難的事情。獨龍崗的地形得天獨厚,田地廣袤,在河北也是獨一號的好地方,所以更是難上加難,鄭智親自去,便是要保證此事穩妥解決。獨龍崗是一定不能用強制手段來做的,好在獨龍崗也不遠,幾日便能返回。
祝龍聽得鄭智把事情說得這麽重要,自然也不再多言,拱手只道:“下官這便回去與裴左官交接一下,明日便隨殿下回去一趟。”
鄭智點了點頭,示意祝龍去忙。
再看鄭智案幾之上,一疊紙張,大多塗塗改改,擡頭幾個大字:官辦學堂改革法。
顯然鄭智已然在考慮教育的事情,大宋朝並非沒有官辦學校,有小學、縣學、州學、還有太學。但是讀書依舊是世家大族的專利。
而今鄭智便是要把學堂普及下去,待得百姓人人有田地,收入自然增加了,孩童便也不能再放任在山野玩耍,興建更多的學堂,便是要讓所有人的孩子都能讀書寫字。
學堂之法,讀書寫字只是其一,鄭智深層次的想法,便是要把科學的萌芽傳播下去。鄭智雖然心中有不少見識,對於許多基礎科學之事有些了解。但是鄭智並非專業人才,也造不出蒸汽機之類讓社會翻天覆地的東西。更是不知該如何入手去造。
要想社會將來能快速進步,培養人才便是其一,鄭智再厲害,也比不得千萬人厲害。鄭智需要的是整個社會對於科學的認可,那麽將來鄭智只要提出一個構想,便有無數人為止鉆研。如此才是正確的辦法。
當然學堂之事,也非一朝一夕,卻是也要有個開始。若是人人能寫字,士大夫這種既得利益階層,自然而然就會慢慢瓦解。教育資源雖然依舊向士大夫階層傾斜,但是教育的本質已然發生了變化。這便是社會進步的開始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